恩施六大“最美地名”出炉
近日,湖北省“寻根荆楚文脉,寻找最美地名”评选活动结束。经过层层评选等环节,我州六个地名获得最美地名称号!
建 始:获“最古老地名”称号
神农溪:获“最生态地名”称号
百福司:获“最传统地名”称号
陪嫁垭:获“最乡情地名”称号
舍米湖:获“最乡情地名”称号
锣圈岩:获“最形象地名”称号
地名,不仅是一地之名称,更承载了许多人的珍贵记忆,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本次上榜的恩施这些“最美地名”,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古老地名】建始
建 始,因汉晋时期的常用吉祥语得名。
建始县域古属巴子国地,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260)置县,隶属荆州;西晋太康五年(285)省后复置,属建平郡,仍隶属荆州;北周建德三年(574)改置业州,隋大业初年(605)废州置县,属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复置业州;唐贞观八年(634)再废州,以县属施州;宋属夔州路总管府。元仍属夔州路;元末明初,明玉珍及子明升以四川为主,建立农民政权夏(1362—1371),建始随属。明洪武四年(1371)属湖广都司施州卫,二十三年(1390),拨卫入楚,县属夔州府;清初属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至宣统三年(1911)属施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直属湖北省;民国22年(1933)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官店口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先后成立乡、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11月4日;1949年11月5日全境解放,至1983年8月18日,隶属于湖北省恩施专署辖;次日,恩施专署更名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再次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仍为该州辖八县(市)之一。
【最生态地名】神农溪
在长江上游距巴东县城9公里、西去巫峡2.5公里的西壤口处有一条注入长江的常流性溪流,这就是国际旅游新景点、长江三峡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风光旖旎韵味独特的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大小神农架南麓。据传,神农氏(炎帝)曾到这里搭梯采药,普尝百草,盖屋炼丹,后顺溪流下长江而后升天。这个地方即因此而称神农架。神农溪因发源于此而得名。
神农溪乃天地之巧设,日月之造化。全长60公里,沿途接纳17天溪涧,坡降相对落差2900余米。山峦叠嶂,逶迤绵延,两岸夹峙,多为80至90度的绝壁。溪涧清澈碧绿,宽窄高低悬殊,最窄处不及5米,滩高处3米有余。原始扁舟“豌豆角”常年可上行至沿渡河镇罐子口处。叶子坝、龙船河两个土家村落点缀其中;绵竹、鹦鹉、龙昌三峡连绵其里;险、秀、雄特色纷呈……
【最传统地名】百福司
百福司古镇位于来凤县西南边缘,是湖北省最南端的集镇。西与重庆市酉阳县接壤,南与湖南省龙山县相连,为“一脚踏三省”之地。
百福司为土司故地,从唐代起该地设军民宣抚使,后演变为盘顺土司,明代后分设为卯洞安抚司、百户司。明末清初,百福司为卯洞土司司城。百户司与卯洞司争斗百年,卯洞司老司城被百户司占领,集镇遂更名百户司。清改土归流后,百户司属达德乡仁育里,民国时改为百户乡,也单设过百户司镇。解放初期,人们为庆祝新中国建立为人民带来幸福,又因“户”、“福”在本地同音,遂将百户司更名为百福司。 百福司为商贸古镇盛产油桐、油茶、生漆、五倍子,尤其以“金丝桐油”畅销长江沿岸乃至作为出口大宗。
百福司是著名风景旅游区,著名景点有落印潭、宣抚堡、香炉岩、将军岩、观音洞、月亮洞、大洞、卯洞、仙人洞、婆婆洞等。百福司也是红色边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曾三率红军攻占百福司,在镇上打土豪、分浮财,建立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墙至今犹存。百福司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湖北省土家文化特质最浓厚的地方,边镇保存着两座古摆手堂,流传着土家语摆手歌,摆手舞在这里世代传承。
【最乡情地名】陪嫁垭
格子河西北方有一座山垭,既高又陡,人们叫它“陪嫁垭”。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白果庄姓黄的员外有一个姑娘,名叫黄莺。黄莺生得如花似玉,绝顶的聪明。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爱好弓马武术。黄员外视她如掌上明珠。
黄莺长到十六、七岁时,许多达官贵人,富家子弟登门求婚,都遭到了她的拒绝。后来,杨六郎兵驻交战坝(现教场坝),大将岳胜之子岳川来格子河一带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只青麂子,青麂子射伤后,带箭向白果庄逃跑,岳川策马扬鞭,在后面紧追不舍。
这天恰巧黄莺也在跑马围猎,见一青麂子亡命奔跑,便盘马弯弓,“嗖”地一箭射了出去,麂子便应声倒下。正当黄莺下马拣麂子时,寻血迹追来的岳川也赶到了。
岳川说麂子是他射中的,麂子应该归他;黄莺说麂子是她射中的,麂子应该归她。两个人争的去争的来,各不相让,但谁也没有抢先去拣麂子。
彼此相持了一阵,黄莺说取箭验证,岳川表示同意。他们一起走到麂子跟前时,都愣住了。原来他们俩人射的箭竟从一孔而入,箭翎并排,般齐般配。
这时他俩又都不要了:岳川说麂子是黄莺射死的,该黄莺;黄莺说麂子是岳川射死的,该岳川。正当两人相互谦让之时,麂子突然从地上弹起来,抖落了双箭,打个响鼻,一溜烟窜入了密林。
他们俩开始觉得奇怪,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双方互换箭翎,作为信物,定下了终身。
几年以后,杨六郎军队开走,岳川来接黄莺。黄莺要离开家乡,父母给女儿办了不少的陪嫁。可黄莺什么也不要,只要了一匹跟随自己多年的马。
黄莺辞别了父母,骑马朝格子河走,这时候,弟弟从后面追来了。哭着要姐姐无论如何将马给他留下来。姐姐看到弟弟哭的可怜,就跳上岳川的马背,和岳川同骑一匹马走了。
黄莺走后,马思念主人,不吃不喝,直流眼泪,死也不走。
几天后,马困了下去,变成了一座石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匹懂得人性的马,就把这座山垭,叫做“陪嫁垭”。如今,垭子两边住着不少姓裴的人家,人们又叫它“裴家垭”。
【最乡情地名】舍米湖
舍米湖村,位于百福司镇酉水河之东,距集镇不足8公里,已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和“湖北名村”。
多年来,有关舍米湖地名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说此地土质和水特别好,曾出“贡米”进贡给皇上,因此叫“舍米糊”,其意是舍去好米而糊口过日子。此地出产优质稻米是真,是否进贡给皇上为“贡米”无史可考。
二说其地名为土家语,“舍”是猴,“米”是多,此地以前猴子多,因此叫“舍米湖”。
三说“舍米湖”是土家语地名。“舍”是土家语“惹”的读音误记,“惹”是乖(漂亮)之意;“米”是“火”,形容此地宽敞向阳;“湖”是山湾中平地;“舍米湖”的含义是山湾里漂亮向阳的平地方。
舍米湖为土家摆手舞重光之地,村北面山坡上有古摆手堂,俗称“神堂”,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
现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维修时所立。
每逢节庆,堂内均举行祭祀活动,然后欢跳摆手舞。1956年,摆手舞从舍米湖村被发掘出来并开始传承,以质朴刚劲、粗犷清新的原生态风貌,呈现出土家族早期的生活画卷。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现场观看了演出,给予极高评价,为土家族的确认建立了功勋。
【最形象地名】锣圈岩
锣圈岩位于宣恩县城西南10.4公里,属锣圈岩村2组辖, 是一个深达290多米的喀斯特天坑,鲜为人知。
天坑四周植物茂密,坑内峭壁森然,底部则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生机盎然的“动植物王国”。这个“锣圈岩天坑”的洞口不是很大,但底部面积将近百亩,只不过想进入其中非常困难,必须使用绳降,因此尽管已被发现数十年,却很少有人涉足。
幸运的是,正因为鲜有人类足迹,坑底保存着相对独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天坑底部,阳光从坑口射入,清水从天空及绝壁而降,汇成小溪,成为天坑“动植物王国”的生命之源。天坑内气候湿润、氧气充足,花草芬芳,藤蔓、苔藓、棕树等数十种植物交错生长,数以百计的燕子在天坑的绝壁上筑巢繁衍,蝴蝶等昆虫任意飞翔。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迹,成就了一处宁静和谐的“动植物王国”。希望这样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能够永远不要遭到人为的破坏。
建 始:获“最古老地名”称号
神农溪:获“最生态地名”称号
百福司:获“最传统地名”称号
陪嫁垭:获“最乡情地名”称号
舍米湖:获“最乡情地名”称号
锣圈岩:获“最形象地名”称号
地名,不仅是一地之名称,更承载了许多人的珍贵记忆,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本次上榜的恩施这些“最美地名”,背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古老地名】建始
建 始,因汉晋时期的常用吉祥语得名。
建始县域古属巴子国地,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260)置县,隶属荆州;西晋太康五年(285)省后复置,属建平郡,仍隶属荆州;北周建德三年(574)改置业州,隋大业初年(605)废州置县,属清江郡;义宁二年(618)复置业州;唐贞观八年(634)再废州,以县属施州;宋属夔州路总管府。元仍属夔州路;元末明初,明玉珍及子明升以四川为主,建立农民政权夏(1362—1371),建始随属。明洪武四年(1371)属湖广都司施州卫,二十三年(1390),拨卫入楚,县属夔州府;清初属夔州府,乾隆元年(1736)至宣统三年(1911)属施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直属湖北省;民国22年(1933)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曾在官店口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先后成立乡、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11月4日;1949年11月5日全境解放,至1983年8月18日,隶属于湖北省恩施专署辖;次日,恩施专署更名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再次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仍为该州辖八县(市)之一。
【最生态地名】神农溪
在长江上游距巴东县城9公里、西去巫峡2.5公里的西壤口处有一条注入长江的常流性溪流,这就是国际旅游新景点、长江三峡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风光旖旎韵味独特的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大小神农架南麓。据传,神农氏(炎帝)曾到这里搭梯采药,普尝百草,盖屋炼丹,后顺溪流下长江而后升天。这个地方即因此而称神农架。神农溪因发源于此而得名。
神农溪乃天地之巧设,日月之造化。全长60公里,沿途接纳17天溪涧,坡降相对落差2900余米。山峦叠嶂,逶迤绵延,两岸夹峙,多为80至90度的绝壁。溪涧清澈碧绿,宽窄高低悬殊,最窄处不及5米,滩高处3米有余。原始扁舟“豌豆角”常年可上行至沿渡河镇罐子口处。叶子坝、龙船河两个土家村落点缀其中;绵竹、鹦鹉、龙昌三峡连绵其里;险、秀、雄特色纷呈……
【最传统地名】百福司
百福司古镇位于来凤县西南边缘,是湖北省最南端的集镇。西与重庆市酉阳县接壤,南与湖南省龙山县相连,为“一脚踏三省”之地。
百福司为土司故地,从唐代起该地设军民宣抚使,后演变为盘顺土司,明代后分设为卯洞安抚司、百户司。明末清初,百福司为卯洞土司司城。百户司与卯洞司争斗百年,卯洞司老司城被百户司占领,集镇遂更名百户司。清改土归流后,百户司属达德乡仁育里,民国时改为百户乡,也单设过百户司镇。解放初期,人们为庆祝新中国建立为人民带来幸福,又因“户”、“福”在本地同音,遂将百户司更名为百福司。 百福司为商贸古镇盛产油桐、油茶、生漆、五倍子,尤其以“金丝桐油”畅销长江沿岸乃至作为出口大宗。
百福司是著名风景旅游区,著名景点有落印潭、宣抚堡、香炉岩、将军岩、观音洞、月亮洞、大洞、卯洞、仙人洞、婆婆洞等。百福司也是红色边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曾三率红军攻占百福司,在镇上打土豪、分浮财,建立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墙至今犹存。百福司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湖北省土家文化特质最浓厚的地方,边镇保存着两座古摆手堂,流传着土家语摆手歌,摆手舞在这里世代传承。
【最乡情地名】陪嫁垭
格子河西北方有一座山垭,既高又陡,人们叫它“陪嫁垭”。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白果庄姓黄的员外有一个姑娘,名叫黄莺。黄莺生得如花似玉,绝顶的聪明。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爱好弓马武术。黄员外视她如掌上明珠。
黄莺长到十六、七岁时,许多达官贵人,富家子弟登门求婚,都遭到了她的拒绝。后来,杨六郎兵驻交战坝(现教场坝),大将岳胜之子岳川来格子河一带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只青麂子,青麂子射伤后,带箭向白果庄逃跑,岳川策马扬鞭,在后面紧追不舍。
这天恰巧黄莺也在跑马围猎,见一青麂子亡命奔跑,便盘马弯弓,“嗖”地一箭射了出去,麂子便应声倒下。正当黄莺下马拣麂子时,寻血迹追来的岳川也赶到了。
岳川说麂子是他射中的,麂子应该归他;黄莺说麂子是她射中的,麂子应该归她。两个人争的去争的来,各不相让,但谁也没有抢先去拣麂子。
彼此相持了一阵,黄莺说取箭验证,岳川表示同意。他们一起走到麂子跟前时,都愣住了。原来他们俩人射的箭竟从一孔而入,箭翎并排,般齐般配。
这时他俩又都不要了:岳川说麂子是黄莺射死的,该黄莺;黄莺说麂子是岳川射死的,该岳川。正当两人相互谦让之时,麂子突然从地上弹起来,抖落了双箭,打个响鼻,一溜烟窜入了密林。
他们俩开始觉得奇怪,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双方互换箭翎,作为信物,定下了终身。
几年以后,杨六郎军队开走,岳川来接黄莺。黄莺要离开家乡,父母给女儿办了不少的陪嫁。可黄莺什么也不要,只要了一匹跟随自己多年的马。
黄莺辞别了父母,骑马朝格子河走,这时候,弟弟从后面追来了。哭着要姐姐无论如何将马给他留下来。姐姐看到弟弟哭的可怜,就跳上岳川的马背,和岳川同骑一匹马走了。
黄莺走后,马思念主人,不吃不喝,直流眼泪,死也不走。
几天后,马困了下去,变成了一座石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匹懂得人性的马,就把这座山垭,叫做“陪嫁垭”。如今,垭子两边住着不少姓裴的人家,人们又叫它“裴家垭”。
【最乡情地名】舍米湖
舍米湖村,位于百福司镇酉水河之东,距集镇不足8公里,已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和“湖北名村”。
多年来,有关舍米湖地名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说此地土质和水特别好,曾出“贡米”进贡给皇上,因此叫“舍米糊”,其意是舍去好米而糊口过日子。此地出产优质稻米是真,是否进贡给皇上为“贡米”无史可考。
二说其地名为土家语,“舍”是猴,“米”是多,此地以前猴子多,因此叫“舍米湖”。
三说“舍米湖”是土家语地名。“舍”是土家语“惹”的读音误记,“惹”是乖(漂亮)之意;“米”是“火”,形容此地宽敞向阳;“湖”是山湾中平地;“舍米湖”的含义是山湾里漂亮向阳的平地方。
舍米湖为土家摆手舞重光之地,村北面山坡上有古摆手堂,俗称“神堂”,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
现存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维修时所立。
每逢节庆,堂内均举行祭祀活动,然后欢跳摆手舞。1956年,摆手舞从舍米湖村被发掘出来并开始传承,以质朴刚劲、粗犷清新的原生态风貌,呈现出土家族早期的生活画卷。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现场观看了演出,给予极高评价,为土家族的确认建立了功勋。
【最形象地名】锣圈岩
锣圈岩位于宣恩县城西南10.4公里,属锣圈岩村2组辖, 是一个深达290多米的喀斯特天坑,鲜为人知。
天坑四周植物茂密,坑内峭壁森然,底部则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生机盎然的“动植物王国”。这个“锣圈岩天坑”的洞口不是很大,但底部面积将近百亩,只不过想进入其中非常困难,必须使用绳降,因此尽管已被发现数十年,却很少有人涉足。
幸运的是,正因为鲜有人类足迹,坑底保存着相对独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天坑底部,阳光从坑口射入,清水从天空及绝壁而降,汇成小溪,成为天坑“动植物王国”的生命之源。天坑内气候湿润、氧气充足,花草芬芳,藤蔓、苔藓、棕树等数十种植物交错生长,数以百计的燕子在天坑的绝壁上筑巢繁衍,蝴蝶等昆虫任意飞翔。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迹,成就了一处宁静和谐的“动植物王国”。希望这样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能够永远不要遭到人为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