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粮食作物的熟制是什么样的?马铃薯在恩施的生产地位如何?
恩施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茶叶、水果、烟叶、药材出名,素有“华中药库”“烟草王国”“鄂西林海”的美誉。由于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带来了光、热、水、土和生物等资源的明显差异,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适宜农、林、牧全面发展。从低山、二高山到高山作物熟制形成了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甚至多熟制并存的状况。
恩施州的农作物种类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大豆为主。其中,玉米面积13.333万hm²,主要是饲用玉米,播种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马铃薯面积13.196万hm²,以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根据海拔高低播种期不同,低山12月一翌年1月播种,二高山12月播种,高山—3月份播种,秋马铃薯一般8月中下旬播种;甘薯面积6.605万hm²,主要是夏甘薯,一般3月播种,5月移栽,10月底收获;水稻面积6.284万hm²,全部为中稻,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大豆面积2.394万hm²,一般4月初至5月初播种,7月下旬至9月中旬收获。
经济作物以茶叶、油菜、烟叶、中药材、蔬菜及食用菌为主,其中,蔬菜(含食用菌)面积13.028万hm²,根据不同蔬菜种类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茶叶面积9.114万hm²;中药材7.633万hm评估;油菜5.322万hm²,一般9月初至10月上旬播种(若育苗则在8月15日左右);烟叶3.098万hm²,一般3月上旬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移栽。
20世纪70年代以来,恩施山地马铃薯间套面积占马铃薯栽培面积的70%左右,马铃薯与其他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成为重要的耕作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马铃薯与玉米(或高粱)间套作、马铃薯与大豆套种、马铃薯与经济作物(经济林木)间套作(如:一年生中药材西大黄、玄参、独活、云木香等)。另外,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接茬关系主要有早春马铃薯接中稻、早中稻接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接油菜、春马铃薯接甘薯、夏玉米接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接蔬菜(大白菜、萝卜、甘蓝等),有的地方试行马铃薯与烟草套种,但由于两者均为茄科作物会互传病虫害(如烟草花叶病毒、块茎蛾等)严重影响两者的产量与品质,不建议推广这种方式。另外,还可利用幼龄果树、茶树行间套种一季马铃薯,不仅可以多收一季薯,还可以收到培肥改良土壤的效果,并有利于果树、茶树的生产。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全国14个特殊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属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优势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和硒元素丰富的土壤条件,并建有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各种农作物之首,常年种植面积达190多万亩左右,总产达150万t以上。恩施人民有食用马铃薯的习惯,从粮、菜到点心,传统的马铃薯食品种类丰富,全州农村年人均马铃薯占有量420kg以上。
2011~2015年恩施山地马铃薯生产的基本情况。5年来这一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平均为192.94万亩,其中春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达191.27万亩,占99.14%,秋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为1.67万亩,仅占0.86%。5年平均总产达150.73万t,平均单产为781.11kg/亩。从表8-4中也可以看出其中秋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1002.69kg/亩,春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779.18kg/亩,秋马铃薯的平均产量远高于春马铃薯的平均产量,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方式的不同。恩施山地春马铃薯生产中二高山及高山地区很大一部分面积是采用的与玉米等作物套作的方式,种植密度仅为净作的60%左右,而秋马铃薯种植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净作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恩施地区的马铃薯单产看起来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近年来,在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创新产品,让传统的马铃薯产业焕发新活力,成为促进产业扶贫的新途径。特别是恩施独特的硒资源使得大部分地区产出的马铃薯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从而使该产区的马铃薯商品薯身份倍增,因此,该地区优质商品薯生产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地区的马铃薯生产也将以标准化种植为前提向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提升产品品质的方向发展。在恩施大力发展硒+马铃薯,必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的身价,从而提升马铃薯主粮化的水平,为精准扶贫找到抓手,为老百姓精准脱贫找到既传统又新型的致富产业。